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繁體中文

循环经济理念与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政策选择

循环经济理念与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政策选择

摘要:循环经济是一种技术范式的革命。本文对循环经济的内涵、实质和主要特征作了简要分析,结合中国经济发展的实际状况分析了中国走循环经济发展道路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提出了循环经济是中国新型工业化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最后,文章对推动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选择进行了探讨,分析了发展循环经济的相关配套政策。
关键词:循环经济  技术范式  政策选择

从我国生态环境的现状和经济增长的产业结构特征看,如果不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把生态恢复和环境保护作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内涵,使之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向良好的方向转变,按照目前的环境污染排放强度和生态恶化的走势,我们只能完成一定的经济增长目标,而难以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并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目标,甚至会面临资源枯竭、生活质量下降的严重的后果。本文旨在对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理论和政策进行初步探讨。
一、循环经济的内涵和实质   
(一)循环经济思想的起源   
循环经济思想的提出起源于人们对生态环境和生活质量的关切。1962年,美国学者蕾切尔·卡逊(Rachel. Karson)指出:“人类一方面在创造高度文明,另一方面又在毁灭已有的文明,生态环境恶化如不及时遏制,人类将生活在幸福的坟墓之中。”  1966年,美国经济学家鲍尔丁(Kenneth E. Boulding)提出了“宇宙飞船理论”,该理论认为地球就像在太空中飞行的宇宙飞船,这艘飞船靠不断消耗自身有限的资源而生存,如果人们的经济活动超过了地球的承载力,就会像宇宙飞船那样走向毁灭。由此鲍尔丁主张建立既不会使资源枯竭,又不会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能循环使用各种资源的循环式经济,以代替过去的单程式经济。鲍尔丁关于循环式经济的概念,就是循环经济思想的起源。
    (二)循环经济的内涵
    循环经济是一种技术范式的革命,是中国新兴工业化的最高形式,是通过制度创新建立一种新的经济形态 。在技术层次上,循环经济是与传统经济活动的“资源消费—产品—废物排放”开放(或称为单程)型物质流动模式相对应的“资源消费—产品—再生资源”闭环型
物质流动模式。其技术特征表现为资源消耗的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再生化,其核心是提高生态环境的利用效率。从表面上看,循环经济只不过是强调废物的回收利用,但实质上从科学范式的角度看,循环经济是基于技术范式革命的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在微观技术层面上,技术范式是指为解决所选择的技术经济问题的一种“模式”。在宏观技术层面上,技术范式是指社会生产主导技术体系的基本特征和程序模式,在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有不同的技术范式。
(三)循环经济遵循的三大原则
循环经济的发展遵循“3R”原则,即“减量化(Reduce)、再利用(Reuse)、再循环(Recycle)”。减量化原则针对的是输入端,旨在减少进入市场和消费过程中的物质能源流量,对废物的产生采用预防的方式而非末端治理的方式加以避免和减少;再利用原则要求产品及包装容器能够以初始的形式被多次使用,目的是延长产品与服务的时间和强度,也就是说通过各种方式尽可能多次使用物品,避免其过早地成为废物;再循环原则要求生产出来的物品在完成其使用功能后,能重新变成可以利用的资源再进入生产过程而非成为无用的垃圾,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废物回收利用和废物综合利用,这种再循环的资源能够减少垃圾的产生,制成使用能源较少的新产品。
二、循环经济是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伴随我国20余年经济高速增长的是不可再生资源的大量消耗、能源的大量消耗和自然环境的严重破坏。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生态环境非常脆弱,承载力下降,污染严重。如我国华中、华南、华东和部分西南地区几乎“十雨九酸”,长江流域适合农业灌溉的用水已不足45%,黄河流域则不到5%。同时,由于环保整治费用的增加,使企业不堪重负,严重影响了企业发展。如果我国继续走传统经济发展之路,沿用“三高”(高消耗、高能耗、高污染)的粗放型发展模式加上末端处理作主的环保措施,即使在目前保持了经济的高速增长,却难以避免随着资源、能源的短缺和生态环境的恶化最终导致经济发展的减缓甚至停滞,无法保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我国要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事实上,循环经济模式正是这种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最高形式和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经济可持续发展要求经济持续增长不以牺牲环境和资源为代价,经济持续增长不仅是数量上的增长,而且是质量上的增长。如改变以“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为特征的粗放式的经济增长,实现以“提高效益,节约资源,减少废物”为特征的集约式经济增长。要实现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逐步改变现在的单程式经济发展模式,走循环式经济发展模式的道路。
循环经济的技术经济特征之一是提高了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生产过程中的资源和能源消耗。这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基础,也是污染排放“减量化”的前提。循环经济的技术经济特征之一是延长和拓宽生产技术链,将污染尽可能地在生产企业内进行处理,减少生产过程的污染排放。循环经济的技术经济特征之二是对生产和生活使用过的废旧产品进行全面回收,可以重复利用的废弃物通过技术处理进行无限次的循环利用。这将最大限度地减少初次资源的开采,最大限度地利用不可再生资源,最大限度地减少造成污染的废弃物的排放。循环经济的技术经济特征之三是对生产企业无法处理的废弃物集中回收、处理,扩大生态环保和资源再生产业的规模,扩大就业。
    上述三大特征要求大力发展废旧的物资的回收处理适用技术,大力发展高附加价值、少污染排放的高新技术产业,要求高新技术向污染处理和资源再生产业扩散。它的最终要求是使利用废旧资源的经济效益高于利用有限的初次资源的经济效益。这对科学技术发展提出了新的方向和强大需求,必将改变科学技术的发展方向,带来新的技术范式的革命。从世界范围内来看,这种技术范式的革命是必然的,否则地球上的资源将被耗尽,以我国面临的环境情况来看,这种技术范式的革命是迫切的,我国要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即必须进行技术范式的革命,走循环经济的发展道路。
三、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政策选择    
目前,我国发展循环经济还存在着一些困难,主要是因为两种经济发展模式对企业自身的成本收益比较不同。在没有政府干预的情况下,企业使用初级原材料和排放污染物的高昂社会成本主要由社会承担,而非企业承担;企业使用再生资源和“零排放”的外部收益主要有社会受益,企业自身的直接收益较小。由于上述的“外部性”原因造成市场失灵,政府必须进行干预,施行相关的配套政策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以实现社会福利的最大化。下面对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作以初步探讨。
    一是加快制订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和法律法规。制订绿色消费、资源循环再生利用以及家用电器、建筑材料、包装物品等行业在资源回收利用方面的法律法规;建立健全各类废物回收制度;进一步完善不可再生资源开采利用和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强化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度。
    二是建立经济激励机制。通过税收和财政补贴政策促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对符合循环经济要求的企业按其再生资源利用的数量、废物排放量控制程度、产品工艺流程设计等方面的情况,给予税收和财政补贴等方面的激励。 
    三是倡导绿色消费。通过广泛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的环境意识和绿色消费意识;政府采购要优先采购经过生态设计或通过环境标志认证的产品,鼓励节约使用和重复利用办公用品。
    四是完善绿色国民经济核算制度。在经济核算体系中,要改变过去重经济指标、忽视环境效益的评价方法,完善并施行绿色DGP的经济核算制度,并纳人国家统计体系和干部考核体系。
五是建立循环经济的绿色技术支撑体系。以发展高新技术为基础,开发经济体系生态链接技术,开发和建立包括环境工程技术、废物资源化技术、清洁生产技术等在内的“绿色技术”体系。


TAG:杂志征稿启事

在线客服

北京51651582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香港68874318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